2023-2024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9-17 00:00:00 访问量: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

一、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同学为介绍某地区古代文明,初拟了一个提纲,其中有“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据此可知,该同学介绍的文明发源于( )

A. 西亚两河流域 B. 东亚黄河流域

C. 南亚恒河流域 D. 非洲尼罗河流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两河流域文明有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A项正确;黄河、恒河、尼罗河均不在美索不达米亚,与本题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 伯里克利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一时期是( )

A. 约公元前3500年 B. 公元前3100年左右

C. 公元前18世纪 D.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 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D项正确;约公元前3500年,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排除A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排除B项;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指的是( )

A. 屋大维 B. 克洛维 C. 亚历山大 D. 罗伯斯庇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材料“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获得了交流的机会,C项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排除B项;罗伯斯庇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4. 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 都是成文法典 B. 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 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 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前期的法典,排除B项;二者都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十二铜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二者材质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

5. 观察如图时间轴,罗马共和国历史的起止时间应标识在( )

A. ①④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①③之间 D. ②④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因此,罗马共和国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在②③之间,B项正确;①④不是罗马共和国的起止时间点,排除含①④的ACD项。故选B项。

6.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端午节在公历6月22日。公历是世界还用的历法,它的基础是( )

A. 授时历 B. 太阳历 C. 农历 D. 儒略历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D项正确;授时历为元代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创制,排除A项;太阳历是儒略历的蓝本,排除B项;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排除C项。故选D项。

7. 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深始的记录。其它史料如文字记载、口述回忆等,成因立场的不同,或受环境的影响,不如第一手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本真。以下选项作为研究古希腊历史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 )

A 电影《诸神之战》 B.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 帕特农神庙遗址 D. 希波战争故事讲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深始的记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遗址是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电影《诸神之战》是艺术作品,排除A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人们的文字记载,排除B项;希波战争故事讲述是人们的口述回忆,不是第一手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8. 根据现有史料可知,人类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古代文明。这些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政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 )

A.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点

C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D. 呈现出均衡发展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明显的多元特点,B项正确;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与材料所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这样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9. 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东正教礼拜活动”“划了十字”,结合所学可知,“划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B项正确;佛教诞生于印度,信奉者主要在东亚东南亚,伊斯兰教诞生于西亚,信奉者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犹太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犹太人,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 下列选项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条条道路通罗马” D. “君权神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相关”和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在这一制度下,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形成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B项正确;“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讲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即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和管辖范围,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是王的臣民,排除A项;“条条道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C项;“君权神授”讲的是君主的权力是来源于神,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该法典( )

A. 已经具有契约思想 B. 法治传统注重证据

C.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D. 为了服务于统治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如果马匹丢失,那么租马人要赔偿马匹主人的损失,因为租马人没有照顾好马匹,体现了契约思想,A项正确;“注重证据”和“为了服务统治者”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这一措施是能够得到实行的,不能说明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排除C项。故选A项

12. “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B. 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C.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排除A项;封建庄园制度是在中世纪西欧形成,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如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62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为帝国发展奠定基础

B.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C. 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B项正确;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排除A项;地中海北岸不属于阿拉伯帝国,排除C项;巴格达距离红海较远,排除D项。故选B项。

14. 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马赛曲》 B. 《天方夜谭》 C. 《荷马史诗》 D. 阿拉伯数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D项正确;《马赛曲》是法国国歌,排除A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不属于科学领域,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故选D项;手工业者不可能达到题干上的条件,故排除A项;庄园主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故排除B项;根据封君封臣制度可得,奴隶主不符合当时背景,故排除C项。

16. 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工场 C. 现代工厂 D. 手工业作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农业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 14世纪,法国社会依然普遍主张禁绝一切游戏。15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B. 社会主义思想的舆论宣传

C. 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 法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法国社会依然普遍主张禁绝一切游戏。15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结合所学可知,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文主义的广泛宣传,14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项正确;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并没有反映“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中期,排除B项;14世纪还没有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 但丁——《神曲》 B. 达·芬奇——《哈姆雷特》

C. 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D. 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代表作品是《神曲》,A项正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排除B项;《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排除C项;《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麦哲伦船队。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D项正确;迪亚士船队只穿越了大西洋,排除A项;达·伽马船队穿越大西洋和印度洋,排除B项;哥伦布船队穿越了大西洋,排除C项。故选D项。

20. “(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历史背景 B. 发展过程 C. 重要影响 D. 主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发展过程包括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主要条件之一是资本主义开拓市场的需求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1. 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它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

A. 西班牙 B. 英国 C. 荷兰 D. 法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C项正确;16世纪,西班牙曾经有无敌舰队,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排除A项;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①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

A. 蔗糖、烟草等 B. 枪支、玻璃等

C. 丝绸、象牙等 D. 茶叶、黄金、瓷器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钱丰厚利润,所以①是从欧洲运出来的商品,应该是枪支和工艺品,B项正确;蔗糖、烟草等应该是美洲运往欧洲的物品,排除A项;丝绸、象牙等是亚洲运来的主要商品,排除C项;茶叶、黄金和瓷器应该是欧洲从亚洲获取的主要物品,排除D项。故选B项。

2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反复和曲折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 ②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③议会向封建专制王朝妥协 ④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的阻碍。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革命长达近半个世纪,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反复和曲折的原因有议会向封建专制王朝妥协,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选择③④,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在英国已经成熟,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反复和曲折的原因,排除含①②的BCD项。故选A项。

24. 如图是某同学阅读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这部书最有可能是( )

目录

第一节英法战争,锋芒初露

第二节临危受命,中流砥柱

第三节大陆会议,建功立业

第四节两届总统,呕心沥血

A. 《克伦威尔传》 B. 《爱迪生传》

C 《华盛顿传》 D. 《凯撒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大陆会议,建功立业”“两届总统,呕心沥血”和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上,华盛顿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1789年,当选美国总统,1793年赢得连任,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在两届的任期中多有创举,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第三个任期,C项正确;克伦威尔为英国议会军领导者,没有当总统,排除A项;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等,没有当总统,排除B项;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排除D项。故选C项。

25. 《英雄交响曲》本来是为歌颂拿破仑而作,但在1804年正式发表时作者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这是因为拿破仑( )

A. 发动政变 B. 加冕称帝 C. 远征俄国失败 D. 兵败滑铁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写的《英雄交响曲》,本来是准备献给拿破仑的,因其称帝而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改标题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B项正确;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主观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病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缓和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融合的手段”指的是什么?写出“崭新的制度”的名称,并指出它是通过哪一个法律文件被确立下来的?

材料二

材料二 中图一是一幅18世纪的漫画,漫画中的“美利坚”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殖民者掀翻在地。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与该政治制度有关的历史文献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图一是一幅18世纪的漫画,漫画中的“美利坚”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殖民者掀翻在地。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与该政治制度有关的历史文献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法国的社会秩序以及人民的思想都被牢牢控制在专制政权和天主教会的手里。与之相对的是,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他们想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冲破桎梏和枷锁……一场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和文化革命爆发了。这一革命运动从思想和理论上为之后的大革命做好了准备。在这场革命中,法国的社会面貌被彻底改变了。

——胡瑞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3)材料三中涉及的“思想和文化革命”指的是哪一场运动?写出文中提到的“大革命”爆发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作者得出材料中划线部分结论的理由。

【答案】(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美国独立战争;三权分立原则。

历史地位: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3)启蒙运动;1789年7月14日;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解析】

【小问1详解】

手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融合手段”指的是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制度:这一“崭新的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文献: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题干“图一是一幅18世纪的漫画,漫画中的‘美利坚’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殖民者掀翻在地”可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原则: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地位:与该政治制度有关的历史文献是1787年美国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问3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三“这一革命运动从思想和理论上为之后的大革命做好了准备。在这场革命中,法国的社会面貌被彻底改变了。”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和文化革命”指的是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时间:由材料“在这场革命中,法国的社会面貌被彻底改变了。”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89年7月14日;理由:由材料“这一革命运动从思想和理论上为之后的大革命做好了准备。在这场革命中,法国的社会面貌被彻底改变了。”可知,其理由是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7.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资料,请你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1799年,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语言学家商博良凭借着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下图)。

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晏巴特拉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陌生文字”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写出一例产生于古代亚洲文明的古文字。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两个同学的对话”内容与哪一制度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首陀罗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材料三 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经历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统治后依旧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其他古文明和社会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例如,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

——摘编自熊玲《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摘编白《深化文明交流互签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埃及和巴比伦灭亡的原因。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保持文明的绵延传承?

【答案】(1)“陌生文字”:象形文字;“历史地位”: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古代亚洲文明的古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

(2)种姓制度;抱怨: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和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国家权力?凭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和你们的孩子结婚?

(3)原因:外族入侵;如何做: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字:由材料“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文字: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小问2详解】

制度:由两个同学的对话内容“婆罗门”“首陀罗”可以判断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内容:结合首陀罗及婆罗门的地位和种姓制度特点,抱怨内容如下,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和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国家权力?凭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和你们的孩子结婚?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可知,古埃及和巴比伦灭亡的原因是外族入侵;根据“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兼收并蓄,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与时俱进,加强创新。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磨……人们穿的农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庄园法庭的作用。

材料二 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成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铁匠、木匠、武器匠、皮革匠等。他们一般都渴望独立生产,脱离对封建主的依附……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他们把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生食和原材料……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材料三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许多学校摆脱教会控制。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齐涛《世界通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的发展基础。材料三反映了“新兴市民”对哪一方面的需求?顺应该需求,在中世纪西欧出现的被誉为“最美好的花朵”的“城市学校”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①西欧庄园的发展②城市的兴起③世俗教育的发展三个历史事件。请你用示意图表达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填写序号即可),并任选其中一列关系进行简要的说明。

示意图:

【答案】(1)特点:独立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2)手工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大学的兴起。

(3)①—②—③

①—②:庄园发展下西欧的农业技术提高,农副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兴起。

②—③:城市发展,手工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形成,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世俗教育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磨……人们穿的农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小问2详解】

发展基础:根据材料二“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可得出是手工工商业的发展。需求:根据材料三“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可得出对教育的需求。“城市学校”:根据所学可知,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

【小问3详解】

关系:①—②—③。 ①—②:庄园发展下西欧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 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②—③:城市发展,手工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文化传播,世俗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