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2)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3)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
(6)王绩的《野望》中,“ ,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追怀古代隐士的怅惘心情。
(7)《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的句子是: , 。
2.(4分)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通过课文学习,我受益匪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让人欢欣鼓舞,藤野先生那抑扬顿挫的教诲使人终生难忘,朱德母亲那不chuò劳作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跳水姑娘吕伟那轻yíng快捷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百万解放大军锐不可当(A.dāng B.dǎng)的气势让人欢欣鼓舞。
②藤野先生那抑扬顿挫(A.zuò B.cuò)的教诲使人终生难忘。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不chuò 劳作
②轻yíng
3.(4分)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4.(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网络诚信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接力者。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诚信道德的荒漠之地。③ 何时何地触网上网, 要恪守诚信,强化自律,在网络消费和日常交流中文明理性、守信互信。④对虚假信息多些警惕,对低俗流量、网络暴力、侵权盗版等坚决说“不”……⑤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行动开始,做诚信道德的 ,诚信文化的 。⑥如此,网络诚信建设的基准水平线才能逐步抬升,网络诚信才能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达到人人受益。
(1)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建设者
B.践行者
(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二、综合性学习(7分)
5.(7分)今年各地纷纷举办了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为充分发扬学生们的体育精神,学校与陕西“村BA”关中赛区的赛场取得了联系,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图是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标识,请你解说其设计理念。
(2)请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9月15日晚,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陕西“村BA”关中赛区在西安市鄠邑区李家岩村火热开赛。开幕首场,东道主鄠邑队67比32战胜旬邑队。
据了解,陕西“村BA”关中赛区共有来自武功、旬邑、大荔、蒲城、眉县等地的9支队伍参加。为期3天的比赛,分为小组赛和淘汰赛。15日晚的比赛现场,既有鼓舞表演、眉户曲子、戏曲、街舞等暖场节目,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木杆秤、微缩社火和户县农民画展,鄠邑区名特优农副产品户太8号葡萄、曲水稻香黄酒等展示展销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3)“村BA”开幕式上姚明的祝贺视频极大振奋了众多球迷,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够邀请他来观赛。请你作为本次活动的代表给姚明写一封邀请函。(100字左右)
邀请函
尊敬的姚主席:
您好!
陕西“村BA”关中赛区
2023年9月12日
(4)请将“运动展风采”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三、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垃圾:指无法利用、废弃的物品。
ㅤㅤ垃圾食品:提供超过人体需要的热量、变成人体多余成分而影响人的健康的食品。
ㅤㅤ垃圾快乐: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越来越多的人们沉浸在垃圾快乐中,难以自拔。
ㅤㅤ材料二
ㅤㅤ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有个高赞的答案:年轻人千万不能碰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ㅤㅤ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发现: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们是那些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运行商开发这些产品不是为了“快乐”,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些产品背后有强大专业的团队,他们会根据大众的心理,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感到快乐、欲罢不能。它们默不作声地让你慢慢成瘾,一层“快乐”的糖衣之下,也许会有刹那甜蜜的错觉,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地想要更多,久而久之,它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没法用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工作、学习、锻炼的快乐,而认为这都是些“无聊”的事情。除了让你爽的“电子毒品”,你实在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这就跟靠吸毒来逃避生活没有任何的区别。
ㅤㅤ为什么有人会沉浸于“垃圾快乐”中不能自拔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反馈时间越短越容易获得快感就越容易上瘾。你玩一会儿游戏,马上就能获得爽感,看一个搞笑短视频,马上就能哈哈大笑。情绪带来的快感,让人忍不住上瘾,这么舒服的事情,谁愿意舍弃呢?
ㅤㅤ“垃圾快乐”就像快餐,简单好吃,长期吃下去却会拖垮你的身体。刷“垃圾快乐”一时爽!一直刷“垃圾快乐”你就废!“垃圾快乐”,让你的意志迷失,你终将尝到它带来的苦。
ㅤㅤ材料三
ㅤㅤ家长怎么做,才可以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呢?
ㅤㅤ(1)家长多陪伴孩子。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迷恋“垃圾快乐”,很多是因为家长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想和家长亲近,但是找不到家长,孩子就会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这些“垃圾快乐”上,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及时满足孩子,而且还能让孩子暂时忘记些烦恼。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必须从陪伴孩子开始。
ㅤㅤ(2)家长以身作则。要不想让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ㅤㅤ(3)家长要创造环境,把孩子的时间充实起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渐渐帮助孩子摆脱“垃圾快乐”。
ㅤㅤ(4)家长给孩子定时定量。其实这些“垃圾快乐”也不是说一点不能接触,可以适当接触但是不能沉迷。所以允许孩子接触“垃圾快乐”时要给孩子定时定量,规定时间和内容,一旦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立马结束。
(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快乐”。
B.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都属于“垃圾快乐”。
C.家长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玩手机,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D.人一旦习惯了“垃圾快乐”,就很难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锻炼。
(2)请你分析材料三,说说孩子为什么会迷恋“垃圾快乐”?
(3)你的同学小乐最近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请你结合以上三个材料,联系生活,劝说小乐不要沉迷电子产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1分)
7.(21分)
传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
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
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的声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
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分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
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
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裴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
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寓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大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
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
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⑱我忽然流下泪来。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对裴先生的回忆 | “我”的感受 |
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 | ① |
② | 敬佩先生,同时期待上语文课 |
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 | 生气、愤怒 |
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 | 终生难忘 |
③ | 心满意足 |
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 | ④ |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你是否欣赏裴先生这样的语文老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是“传灯”,但文中却无一字写到真实的“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5)《礼记》中写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说的是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某位老师对你的影响。(100字左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
8.(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而天龙为胜。距城三十里,由晋祠过王家峪,径逼窄,人不能并肩。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偃者,仰者,樛①者,仆者,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复有亿万小松,蒙茸透针,亘数里,无他树参杂其间。风来,清香浮浮,袭人衣袂。
(选自刘绍放《天龙山记》,有删改)
【注】①樛(liáo):向下弯曲的树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略无阙处
②属引凄异
③径逼窄
④复有亿万小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 | 其一犬坐于前 |
B.春冬之时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而天龙为胜 | 博学而笃志 |
D.仰者 | 经纶世务者 |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
(4)【甲】【乙】两篇文章极尽描写之妙,展示山川风物之灵秀,但具体手法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9.(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诗人是秋天出塞的。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2)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本诗中的“长河落日圆”和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作文(50分)
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书籍,你会感到视野开阔,陶醉不已;走进影视,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感触良多;走进校园,你会感到泛舟学海的酸甜苦辣;走进集体,你会感到温暖无比;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叹大自然景致美不胜收;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2)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3)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6)王绩的《野望》中,“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追怀古代隐士的怅惘心情。
(7)《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的句子是: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解答】答案:
(1)狐兔翔我宇
(2)冰霜正惨凄(注意“凄”的书写)
(3)月下飞天镜
(4)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
(5)猿则百叫无绝
(6)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4分)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通过课文学习,我受益匪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让人欢欣鼓舞,藤野先生那抑扬顿挫的教诲使人终生难忘,朱德母亲那不chuò劳作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跳水姑娘吕伟那轻yíng快捷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百万解放大军锐不可当(A.dāng B.dǎng)的气势让人欢欣鼓舞。 A
②藤野先生那抑扬顿挫(A.zuò B.cuò)的教诲使人终生难忘。 B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不chuò 辍 劳作
②轻yíng 盈
【解答】答案:
(1)①A ②B
(2)①辍 ②盈
3.(4分)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与情节。用一柄刀建立一个苏区体现了贺龙有勇有谋,希望别人提意见体现了他的虚心求教。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说的是朱德。彭德怀的节俭体现在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性格刚烈体现在他从事谍报工作被抓后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答案:
A.有勇有谋,虚心。
B.朱德。
C.①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②从事谍报工作被抓后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4.(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网络诚信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接力者。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诚信道德的荒漠之地。③ 何时何地触网上网, 要恪守诚信,强化自律,在网络消费和日常交流中文明理性、守信互信。④对虚假信息多些警惕,对低俗流量、网络暴力、侵权盗版等坚决说“不”……⑤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行动开始,做诚信道德的 ,诚信文化的 。⑥如此,网络诚信建设的基准水平线才能逐步抬升,网络诚信才能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达到人人受益。
(1)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建设者
B.践行者
(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解答】答案:
(1)无论 都
(2)B A
(3)在句末添加“的目标”。
二、综合性学习(7分)
5.(7分)今年各地纷纷举办了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为充分发扬学生们的体育精神,学校与陕西“村BA”关中赛区的赛场取得了联系,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如图是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标识,请你解说其设计理念。
(2)请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9月15日晚,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陕西“村BA”关中赛区在西安市鄠邑区李家岩村火热开赛。开幕首场,东道主鄠邑队67比32战胜旬邑队。
据了解,陕西“村BA”关中赛区共有来自武功、旬邑、大荔、蒲城、眉县等地的9支队伍参加。为期3天的比赛,分为小组赛和淘汰赛。15日晚的比赛现场,既有鼓舞表演、眉户曲子、戏曲、街舞等暖场节目,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木杆秤、微缩社火和户县农民画展,鄠邑区名特优农副产品户太8号葡萄、曲水稻香黄酒等展示展销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3)“村BA”开幕式上姚明的祝贺视频极大振奋了众多球迷,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够邀请他来观赛。请你作为本次活动的代表给姚明写一封邀请函。(100字左右)
邀请函
尊敬的姚主席:
您好!
为发展乡村体育事业,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陕西“村BA”关中赛区将于9月15日晚在西安市鄠邑区李家岩村火热开赛。诚邀您莅临指导。期待您的光临。
陕西“村BA”关中赛区
2023年9月12日
(4)请将“运动展风采”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解答】答案:
(1)画面是拟人化的耕牛形象,展现了乡村篮球农趣农味、健康喜乐的特点;又好像一束火焰,展现了“村BA”赛事的红火兴旺;牛角上的麦穗蕴含着农耕文化;下方的“村”和“BA”字样凸显了乡村体育文化内核。
(2)示例: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陕西“村BA”关中赛区火热开赛。
(3)示例:为发展乡村体育事业,2023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陕西“村BA”关中赛区将于9月15日晚在西安市鄠邑区李家岩村火热开赛。诚邀您莅临指导。期待您的光临。
(4)运动展风采
三、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垃圾:指无法利用、废弃的物品。
ㅤㅤ垃圾食品:提供超过人体需要的热量、变成人体多余成分而影响人的健康的食品。
ㅤㅤ垃圾快乐: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越来越多的人们沉浸在垃圾快乐中,难以自拔。
ㅤㅤ材料二
ㅤㅤ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有个高赞的答案:年轻人千万不能碰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ㅤㅤ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发现: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们是那些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运行商开发这些产品不是为了“快乐”,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些产品背后有强大专业的团队,他们会根据大众的心理,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感到快乐、欲罢不能。它们默不作声地让你慢慢成瘾,一层“快乐”的糖衣之下,也许会有刹那甜蜜的错觉,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忍不住地想要更多,久而久之,它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没法用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工作、学习、锻炼的快乐,而认为这都是些“无聊”的事情。除了让你爽的“电子毒品”,你实在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这就跟靠吸毒来逃避生活没有任何的区别。
ㅤㅤ为什么有人会沉浸于“垃圾快乐”中不能自拔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反馈时间越短越容易获得快感就越容易上瘾。你玩一会儿游戏,马上就能获得爽感,看一个搞笑短视频,马上就能哈哈大笑。情绪带来的快感,让人忍不住上瘾,这么舒服的事情,谁愿意舍弃呢?
ㅤㅤ“垃圾快乐”就像快餐,简单好吃,长期吃下去却会拖垮你的身体。刷“垃圾快乐”一时爽!一直刷“垃圾快乐”你就废!“垃圾快乐”,让你的意志迷失,你终将尝到它带来的苦。
ㅤㅤ材料三
ㅤㅤ家长怎么做,才可以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呢?
ㅤㅤ(1)家长多陪伴孩子。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迷恋“垃圾快乐”,很多是因为家长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想和家长亲近,但是找不到家长,孩子就会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这些“垃圾快乐”上,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及时满足孩子,而且还能让孩子暂时忘记些烦恼。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必须从陪伴孩子开始。
ㅤㅤ(2)家长以身作则。要不想让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ㅤㅤ(3)家长要创造环境,把孩子的时间充实起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渐渐帮助孩子摆脱“垃圾快乐”。
ㅤㅤ(4)家长给孩子定时定量。其实这些“垃圾快乐”也不是说一点不能接触,可以适当接触但是不能沉迷。所以允许孩子接触“垃圾快乐”时要给孩子定时定量,规定时间和内容,一旦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立马结束。
(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B
A.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的快乐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快乐”。
B.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都属于“垃圾快乐”。
C.家长避免孩子迷恋“垃圾快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玩手机,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D.人一旦习惯了“垃圾快乐”,就很难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锻炼。
(2)请你分析材料三,说说孩子为什么会迷恋“垃圾快乐”?
(3)你的同学小乐最近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请你结合以上三个材料,联系生活,劝说小乐不要沉迷电子产品。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不是说一切的娱乐产品都是“垃圾快乐”。
故选:B。
(2)根据材料三第(1)点“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迷恋‘垃圾快乐’,很多是因为家长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想和家长亲近,但是找不到家长,孩子就会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这些‘垃圾快乐’上”可得:家长陪伴孩子太少,孩子没法亲近家长,会导致孩子把感情寄托在“垃圾快乐”上。根据材料三第(2)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守着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游戏,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可得:家长的不良示范,会导致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根据材料三第(3)点“把孩子的时间充实起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渐渐帮助孩子摆脱‘垃圾快乐’”可得:孩子没有感兴趣/热爱的事情,也会导致他们沉迷“垃圾快乐”。根据材料三第(4)点“要给孩子定时定量,规定时间和内容,一旦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立马结束”可得:如果对孩子缺乏规范的管理,孩子会因为自制力差而沉迷“垃圾快乐”。
(3)根据材料一对“垃圾快乐”的定义及材料二“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们是那些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可见小乐沉迷于手机游戏就是在沉迷“垃圾快乐”。材料一提到垃圾快乐让人“获得短暂快感,却对自身无任何提升”,材料二也提到“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没法用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工作、学习、锻炼的快乐”“会拖垮你的身体”“让你的意志迷失”,可见“垃圾快乐”有诸多害处,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对小乐进行劝说。此外,要注意劝说格式,加上对人物的称呼。
答案:
(1)B
(2)①缺少家长的陪伴,孩子没法亲近家长,所以把感情寄托在“垃圾快乐”上。②缺少规范的管理,孩子缺乏自制力,家长又不懂得引导。③家长的错误“引导”,家长自身沉迷于“垃圾快乐”,导致孩子也不能自拔。④孩子没有兴趣爱好,有时间就会花在“垃圾快乐”上。
(3)示例:小乐,你知道吗?手机游戏属于垃圾快乐,它不仅能拖垮你的身体,还会拖垮你的意志,它会让你快乐的阙值变高,你没法习惯长时间的付出,慢慢,你的意志就会迷失,忽略本来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你就会变成一个废人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1分)
7.(21分)
传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多了一层。
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
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的声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
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分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
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
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裴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
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寓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大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
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
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⑱我忽然流下泪来。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对裴先生的回忆 | “我”的感受 |
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 | ① 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 |
② 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 | 敬佩先生,同时期待上语文课 |
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 | 生气、愤怒 |
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 | 终生难忘 |
③ 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 | 心满意足 |
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 | ④ 感恩、惭愧 |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你是否欣赏裴先生这样的语文老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是“传灯”,但文中却无一字写到真实的“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5)《礼记》中写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说的是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某位老师对你的影响。(100字左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①概括为: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结合“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②概括为: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结合“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③概括为: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结合“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④概括为:感恩、惭愧。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从“拿、走、捏、扔”等词语可以看出属于动作描写,“心头顿觉无名火起”属于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期望落空又被要求重写时难以平息的失望与愤懑。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文中第①段“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 50 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布鞋白袜,走路慢腾腾,很轻,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可以看出先生冷淡;从文中第③段“裴先生如此博学,而且那样有风度”可以看出先生博学,有风度;从文中第⑤段“转身在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盯着我。我明白他是要我现场重写一篇,又羞又气,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只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可以看出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格要求学生;从文中第⑥段“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他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方才知道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他竟对我作了一揖”可以看出先生尊重学生,知错就改,严于律己,发现自己误解了学生能当众道歉并作揖;从文中第⑨段“裴先生的宿舍堆满了书。他其实并不藏书,只是热爱读书,而且借给我们读”“在他的教导下,我不仅养成了写批注的习惯,我的文章还常常得以发表”可以看出先生教导有方,慷慨大方,指点学生在作文上取得更大进步,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热爱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从文中第⑩段“毕业多年后的一天,我忽然收到裴先生寄来的信,他说自己年迈,竟要将藏书与屋旁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托付于我”可以看出先生以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年老以后特地把书籍送给自己的学生。
(4)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从文中第⑪段“我将柿子树种在小区里。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霜降来临时,总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吱吱喳喳地叫唤。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作者将裴先生送的柿子比作了“小灯笼”,文中第②段“裴先生是城里人,临时住在低矮的宿舍里。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里面种了一排凤仙花、金鱼草,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的时候,上面常停着几只啄食的鸟雀”;文中第③段“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文中第⑤段“他依旧不说话,只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文中第⑩段“毕业多年后的一天,我忽然收到裴先生寄来的信,他说自己年迈,竟要将藏书与屋旁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托付于我”“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临走还拎着老树结的沉沉的一袋柿子”,文中第⑪段“我将柿子树种在小区里。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霜降来临时,总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吱吱喳喳地叫唤。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文中第⑫段“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可以看出火红的柿子贯穿了“我”和裴先生交往的始终,成为我们师生之情的见证。裴先生送给“我”柿子和他的藏书,并且传授“我”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是想让“我”把热爱读书、传承文化的使命发扬光大,所以说是传授给“我”为人治学的“明灯”
(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展开,表述清楚老师对自己的积极影响,语言流畅,100字左右即可。
示例: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小学时的班主任一青老师。青老师是从一年级带我到六年级,她不仅教给我知识,还交给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她带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答案:
(1)①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②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③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④感恩、惭愧
(2)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期待高分不成反被要求重写时难以平息的失望与羞愤。
(3)示例一:“我”喜欢裴先生。他虽然态度比较冷淡,但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尊重学生,知错就改,严于律己,发现自己误解了学生能当众道歉并作揖;他教导有方,慷慨大方,指点学生在作文上取得更大进步,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热爱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方法;他热爱读书,以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年老以后特地把书籍送给自己的学生。
示例二:我不喜欢裴先生,他为人比较武断,没有经过查证就认为学生抄袭,给学生低分;态度冷淡,学生登门请教都不发一言。
(4)从表面上看,文中没有写到真实的“灯”,但将裴先生送给“我”的柿子比作了“小灯笼”,火红的柿子贯穿了“我”和裴先生交往的始终,成为我们师生之情的见证。从深层含义来看,裴先生不仅送给“我”柿子,更送给“我”他的藏书,极大满足了“我”对书籍的渴望,传授“我”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把热爱读书、传承文化的使命感教给了“我”,也可以是说是传授给“我”为人治学的“明灯”。
(5)示例: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小学时的班主任一青老师。青老师是从一年级带我到六年级,她不仅教给我知识,还交给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她带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
8.(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而天龙为胜。距城三十里,由晋祠过王家峪,径逼窄,人不能并肩。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偃者,仰者,樛①者,仆者,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复有亿万小松,蒙茸透针,亘数里,无他树参杂其间。风来,清香浮浮,袭人衣袂。
(选自刘绍放《天龙山记》,有删改)
【注】①樛(liáo):向下弯曲的树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略无阙处 同“缺”,缺口
②属引凄异 延长
③径逼窄 道路
④复有亿万小松 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其间千二百里 | 其一犬坐于前 |
B.春冬之时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而天龙为胜 | 博学而笃志 |
D.仰者 | 经纶世务者 |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
(4)【甲】【乙】两篇文章极尽描写之妙,展示山川风物之灵秀,但具体手法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阙,同“缺”,缺口。
②句意: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引,延长。
③句意:道路逼仄狭窄。径,道路。
④句意:又有亿万颗小松树。复,又。
(2)本题考一词多义。
A.这/其中;
B.的;
C.表转折/表并列;
D.树/……的人。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非,不是。句意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②中重点词语有:约,大约;许,左右。句意为:大约走了十里左右,就看到青松遍布山谷。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由“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甲文正面描写,多用点染的手法,对景物做精当的勾勒;“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江流之急。由“偃者,仰者,樱者,仆者,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可知,乙文侧重正面描写,在描写上多用铺陈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反复递进地描绘。
答案:
(1)①同“缺”,缺口;②延长;③道路;④又。
(2)B
(3)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②大约走了十里左右,就看到青松遍布山谷。
(4)甲文正侧面结合,在描写上多用点染的手法,对景物做精当的勾勒。如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便勾勒了景物的神韵;同时巧妙的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烘托出江流之急。乙文侧重正面描写,在描写上多用铺陈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反复递进地描绘,如描写青松或直或弯的情态,先直接描绘“偃者,仰着,穋者,仆者”,井运用“如弦”“如龙”的比喻更为形象生动地描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4分)
9.(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诗人是秋天出塞的。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2)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本诗中的“长河落日圆”和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故选:B。
(2)本题考查比较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句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美景的由衷赞叹和喜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日暮”描绘出夕阳西下江边的苍茫景象,黄昏日落与江面上的烟波融为一体,此情此景不禁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B
(2)《使至塞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景观的赞叹。《黄鹤楼》:夕阳西下,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译文:
使至塞上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四、作文(50分)
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书籍,你会感到视野开阔,陶醉不已;走进影视,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感触良多;走进校园,你会感到泛舟学海的酸甜苦辣;走进集体,你会感到温暖无比;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叹大自然景致美不胜收;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走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解答】
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在我心中唤起了无尽的思索与遐想。自然是万物之母,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逐渐疏远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以至于有时甚至会忘记她的存在。于是,我决定重新走进自然,去感受她的韵律,去领略她的风采。
初秋的一个清晨,我踏上了这段回归自然的旅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仿佛是大自然对我这个久违的游子的热情拥抱。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宁静和安详。
漫步在林间小径上,耳畔传来阵阵鸟鸣和虫叫,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我抬头望去,只见树梢间露珠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一阵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露珠纷纷滚落,溅起一圈圈涟漪。这一幕幕美景让我陶醉不已,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这里的天空格外湛蓝,飘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彩。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犹如一块绚丽的地毯。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轻拂。在这一刻,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和喧嚣。
在返回的路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次走进自然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自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泉。只有走进自然,感受她的韵律和风采,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走进自然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体验。通过这次旅程,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重新认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呵护大自然,她会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