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黑龙江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总分 |
得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选择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精神:
A.宗旨,主要的意义 |
B.表现出来的活力 |
C.活跃,有生气 |
D.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等 |
(1)东东的爷爷患了一场大病后,精神有些错乱。 ( )
(2)夏天来了,我们学习的时候振作精神。 ( )
(3)同学们在荒山上植树,越干越精神。 ( )
(4)“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全国各行各业得到了深入贯彻。 ( )
【答案】(1) D (2) B (3) C (4)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汉语中有许多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的意思,就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考虑。首先理解“精神”的四个义项,然后仔细读每组句子,根据句子的表达意思判断词语的意思,再选填序号。
2.选择题。
1.下列属于汉乐府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下列词人,属于豪放派的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 D.晏殊
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4.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下句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不度玉门关
6.“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苏洵、苏轼、苏辙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7.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8.下列写月的诗词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下面诗句属于劝人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下面对诗句描写的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答案】1.C 2. A 3.B 4.B 5.C 6. A 7. B 8.C 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1. A.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意思是:空空的山野里看不见人,但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人说话的声音。B.出自《三字经》,意思是: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出自两汉时期的《长歌行》,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D.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是: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故答案为C。2.A.辛弃疾,两宋时期豪放派代表人物。B.柳永是婉约派代表诗人。C.秦观是婉约派代表诗人。D.晏殊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故答案为A。[来源:Z#xx3.A.张养浩,元代散曲家。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B. 马致远,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天净沙•秋思》。C.元好问的代表作《小重山》。故答案为B。4.A.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B.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C.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译文: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故答案为B。5.A.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译文: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B.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译文:竹林外边两三枝桃花初绽开放,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C.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译文: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D.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故答案为C。6.“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生长于蜀地眉山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在北宋时期皆是名动一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且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班”指班彪、班固、挺超,是历史学和文学方面的名家。故答案为A。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故答案为B。8.A.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泊秦淮》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时所作,诗人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和白沙。B.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在听到王昌龄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下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译文: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C.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D.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译文: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故答案为C。9.A.出自唐朝诗人李涉的《岳阳别张祜》。译文:(年轻人)要努力向着理想前程奋勇前进,不要像老来一事无成的人那样只知道空叹息,因为到那时叹息也是没有用的。B.出自宋代诗人牧童的《答钟弱翁》。译文:放牛一天,回来后饱餐一顿,累了,在明月朗照下不脱蓑衣便酣然睡去。无忧无虑,天真无邪。C.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译文: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D.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浓艳欲滴,妩媚动人。故答案为A。10.A.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不相同。B.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C.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译文:让人怜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闪亮,月亮弯得像弓一样。D.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译文:春天到了天气转暖,这时候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由于雨很细很密,所以落到地上,就感觉软绵绵的,大地是慢慢被滋润的,春天的小草刚发一点小芽,是淡绿色的,而且也很疏,远看一片草可以看到成片的绿色,但如果近看,就不明显了。故答案为B。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是第( )个。
①每天上学,(不是)王洁来找我,(就是)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②(因为)王平和我同桌三年,(所以)我很了解他。
③(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④(不但)困难再大,(而且)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答案】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点为关联词的正确运用。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要因句意而定。务必理清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明确代表性的关联词。第④句“困难大”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可后一分句却强调“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不是递进的关系,两分句之间的意义为假设关系,可以改为“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 既然……就……; 不仅……还……;
虽然……但是……; 只要……就……; 因为……所以……;
爸爸( )技术高明,( )积极肯干。再难的活儿,( )一到爸爸手里,( )能化难为易。( )是别人不愿干的活,他( )从不推辞。他觉得做难度大的活儿,( )人累一点,( )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答案】不仅......还......;只要......就......;即使......也......;虽然......但是......
【解析】递进关系 条件关系 假设关系 转折关系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龇(zī cǐ) 鼻涕(tì tìng)
笑嘻嘻(xī xǐ) 拎着(līn līnɡ)
咧嘴(liè liě) 菩萨(pú pǔ)
【答案】zī tì xī līn liě pú
【解析】略
| 二、现代文阅读 |
6.读《乡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这段诗歌共分为( )个小节,按( )顺序分别将乡愁形容成( )、( )、( )、( )。
2.文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 )海峡,“这头”指的是( )。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能表达这首诗情感的句子后面画“√”。
(1)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
(2)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伴随他一生、难以排遣的乡愁。( )
(3)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
【答案】1.时间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2.台湾 台湾 3.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4.(3)
【解析】略
| 三、文言文阅读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8.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 B.两三点雨/山前 |
C.旧时/茅店/社林边 | D.路转溪桥/忽见 |
9.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
【答案】
7.上阕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8.A
9.D
【解析】
7.
试题分析: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本词要运如下方法: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品意境。所谓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根据上阕的意境,借助注释把词句解释再加以描绘。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8.
试题分析:A句意思是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天外”),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因此,A句的节奏划分应为:七八个星/天外。B句意思是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C的意思是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D的意思是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古代诗词朗读的节奏强调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而A中“星天外”,应该划分成“天外”却划分成“星天”,这是明显的节奏错误。
9.
试题分析:这首词反映的是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 四、书写 |
10.看拼音写词语。
rǔ zhī wǎn jiù dàng dí chén āi
( ) ( ) ( ) ( )
qì gài guàn gài chūn cháo qíng huái
( ) ( ) ( ) ( )
【答案】
乳汁 挽救 荡涤 尘埃
气概 灌溉 春潮 情怀
【解析】
试题分析:考察的都是原文中的重点词语。
| 五、语言表达 |
11.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写的日记,请你帮助他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___”和“ ___”互换。
【答案】(1)学习
(2)毅 意
(3)将来都希望自己
【解析】(1)七年级是学习,根本不通,应该删除学习(2)毅志是错的,虽然字典中可能毅字的意思更像毅志,但是毅志是错的。意志才是对的,大家要懂意志的意的意思,11版字典应选第2种:心愿、愿望。(3)搭配不当 将来 自己互换。
规律总结:修改病句:⑴常见病句类型。
①用词不当。
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就要受到批评。
改:狮子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②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继续前进。 改:战士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成分残缺: 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改: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④重复啰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改:他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⑤自相矛盾:如:队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改:队长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考点:修改病句
| 六、填空题 |
12.选字填空
(1)蓝 篮 兰 拦
( )天 花( ) ( )球 天( )
( )花 竹( ) ( )色 ( )住
(2)倒 到 道
( )影 ( )立 ( )底 ( )路
( )车 ( )流 来( ) ( )理
(3)恨 狠 很 跟 根 银
凶( ) ( )从 ( )本 ( )好
仇( ) ( )心 树( ) ( )多
( )不得 白( )
(4)刚 岗
( )才 下( ) ( )位 站( )
(5)导 异
指( ) ( )弹 ( )常 奇( )
(5)哨 消
( )所 ( )灭 ( )息 口( )
(7)功 工 弓 公
( )艺 ( )平 ( )课 ( )箭
(8)坐 座 做 作
( )事 ( )下 星( ) 工( )
(9)其 旗 棋 奇
( )特 ( )他 围( ) 彩( )
【答案】
【解析】略
13.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 )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
【答案】
【解析】略
1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 ) 依赖——( ) 优雅——( )
【答案】干枯、依靠、优美
【解析】略
15.解释下列词语。
(1)聆听:
(2)凝神遐想:
(3)遨游:
(4)驾驭:
(5)蕴涵:
【答案】(1)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2)凝神遐想:聚精会神,漫无边际的想象。
(3)遨游:远游,漫游。
(4)驾驭:比喻掌握控制;支配。
(5)蕴涵:包含。也作蕴含。
【解析】广阔无垠是广阔无边的意思,形容极其宽广。所以形容草原要比河流合适。
16.把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1. 当季羡林作家的母亲去世后,他好长时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
2. 作者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此时,他的思想活动极频繁。( )
3. 作者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
【答案】寝食难安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解析】略
| 七、信息匹配 |
17.将下列词语归类。
怪石嶙峋 姹紫嫣红 十步芳草
重峦叠嶂 绿草如茵 绿肥红瘦
春晖寸草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千峰万仞 草木萌发 连绵起伏
(1)
(2)
(3)
【答案】(1)描写花的: 姹紫嫣红 绿肥红瘦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2)描写草的:绿草如茵 十步芳草 草木萌发 春晖寸草
(3)描写山的:重峦叠嶂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解析】略
| 八、书面表达 |
18.(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5月26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止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30个字。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略
| 九、句型转换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我学:陈述句改感叹句,首先要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然后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1.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5.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塞腰鼓真是深深震撼了我啊! 2.略 3.略 4.人们的热情立即高潮起来。 5.躯体释放出能量。
【解析】略
| 十、判断题 |
20.下列每组词中都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真帝 聊斋 妻惨 消遣
(2)背涌 熟悉 回昧 傲游
(3)嗦然无味 人情事故 质谱无华 龙疱
(4)一贫如洗 流光益彩 欧心沥血 浩翰
【答案】
【解析】略
2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幽径(jīnɡ) 唱和(hé) 湛(zhàn)蓝
栀(zhì)子 津(jīn)津乐道 玄(xián)奥
清澈(chè) 犬吠(fèi) 吟(yíng)咏
【答案】zhàn jīn chè fèi
【解析】略
22.法官巧判断,对打“√”,错打“×”。
1.诺尼磨小刀,想杀尼玛克。 ( )
2.巡逻队救了诺尼和尼玛克,是因为听到了尼玛克的哀叫声。 ( )
【答案】1.对 2.错
【解析】略
23.找出句子中写错的字并用“ ”标出,然后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经长看电视会影像你的视力。( )
【答案】长—常 像—响
【解析】
试题分析:“长、常”是用法上易混淆的两个同音字,要正确运用它们,就要辨析它们的字义。“长”跟“短”相对;“常”的意思是“常常,次数多”。结合句意“看电视”是多次发生的动作,因此“经长”应该称“经常”。“影像、影响”需要从词性上区分用法,“影像”是名词;“影响”是动词,“施加作用”的意思。多次看电视的行为造成视力下降,“影像你的视力”中的“影像”应为动词,使视力发生变化。“影像”改成“影响”。
24.正太郞从悬崖边上摔了下去,大狐狸救了他。( )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课文内容可知,《金色的脚印》一课主要讲述了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中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想方设法地救小狐狸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正太郎,正太郎不断给他们投送食物,一次去要回小狐狸的途中遇险,老狐狸救了正太郎,正太郎最后把小狐狸放了。故选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 十一、连线题 |
25.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纯洁的 臂膀 刻苦地 讨论
健美的 清流 热烈地 学习
甘甜的 力量 缓慢地 奔驰
磅礴的 乳汁 飞快地 移动
【答案】纯洁的清流 健美的臂膀 甘甜的乳汁 磅礴的力量
刻苦的学习 热爱的讨论 缓慢的移动 飞快地奔驰
【解析】略
| 十二、排序题 |
26.请将下列一段话的正确语序写在横线上。
(1)河上还有一座小桥。
(2)月亮湾的后面有山,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3)河里,一群群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小桥。
(4)我的家乡在月亮湾。
(5)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火红的朝霞。
(6)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样的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这段话的正确排序为:
【答案】(4) (6) (1) (3) (5) (2)
【解析】
试题分析:第(4)句是个总起句,所以应该排在最前面,第(6)句说的是月牙样的河,其余的句子都是围绕河和山,还有树来写的,所以第(6)应该排在第二,第(1)句写的是河上的桥,应排第三,第(3)写得是河里的景色,排第四。第(5)句讲的是河岸上的树,排第五,第(2)句讲的是河后面的山,所以应该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