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2-03-18 22:00:00 访问量: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1. 口算或估算。

48+28= 32×3= 65-49= 360+170=

100-89= 300×5= 106×2= 298×4≈

600-297≈

【答案】76;96;16;530;

11;1500;212;1200;

;1;300

【解析】

2.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85+168= 184×5= 208×5=

3500×6= △651-384=

【答案】953;920;1040;

21000;267

【解析】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据此进行计算,再利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进行验算即可;

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相应乘积的末尾再添上几个0。

【详解】785+168=953 184×5=920 208×5=1040

3500×6=210000 △651-384=267

验算:

3. 看图列式计算。

【答案】148个

【解析】

【分析】观察图可知桃子是苹果的4倍,求桃子的数量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37×4=148(个)

所以桃子有148个

4. 看图列式计算。

【答案】6杯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发现上下两条线段总长相等,也就是总量相等,用4乘9,先算出总共要多少钱,再除以6,即可算出能买多少杯柠檬水。据此解答。

【详解】4×9÷6

=36÷6

=6(杯)

二、冷静思考,正确填空。

5. 读作( ),里面有( )个

【答案】 ①. 六分之五 ②. 5

【解析】

【分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最后读分子;的分子是几,则里面就有几个

【详解】读作:六分之五;

的分子是5,则里面有5个

【点睛】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36里面有( )个9,36是9的( )倍。

【答案】 ①. 4 ②. 4

【解析】

【分析】求36里面有几个9,用36除以9即可。求36是9的几倍,也是用36除以9解答。

【详解】36÷9=4

36里面有4个9,36是9的4倍。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的意义和对倍的认识是解题关键。

7.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一头河马重约2( )

闽侯白龙洲大桥全长约4( ) 硬币厚约2( )

【答案】 ①. 秒##s ②. 吨##t ③. 千米##km ④. 毫米##m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①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秒;

②一头河马重约2吨;

③闽侯白龙洲大桥全长约4千米;

④硬币厚约2毫米。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8. 3千米=( )米 5000千克=( )吨

4分=( )秒 60毫米=( )厘米

【答案】 ①. 3000 ②. 5 ③. 240 ④. 6

【解析】

【分析】根据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1分=60秒,1厘米=10毫米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3千米=3000米 5000千克=5吨

4分=240秒 60毫米=6厘米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

9. 某小学举行“迎新春”联欢会,从晚上7:30开始,大约进行了100分钟,大约到晚上( )结束。

【答案】9:10

【解析】

【分析】1小时=60分钟,先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再根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100分钟=1小时40分钟

晚上7:30+1小时40分钟=晚上9:10

大约到晚上9:10结束。

【点睛】明确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0. 深呼吸一次大约用5( )。

A. 时 B. 分 C. 秒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深呼吸一次大约用5秒。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 下列交通工具1小时的行程最接近60千米的是( )。

A. 自行车 B. 汽车 C. 飞机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认识即可求解。

【详解】A.自行车每小时的行程大约是20千米,故错误;

B.汽车1小时的行程最接近60千米,故正确;

C.飞机1小时的行程大约是900千米,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实际生活经验和对千米的认识。

12. 1是由( )个组成的。

A. 1 B. 5 C. 4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详解】1是由5个组成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3. 下面的图形中,四边形有( )个。

A. 2 B. 3 C. 4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边形是四条线段首位相连围成的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据此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是四边形,所以四边形有3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四边形的概念。

14. 小明有27张卡片,小杰有9张卡片。279=3表示( )。

A. 小杰的卡片数是小明的3倍 B. 小明的卡片数是小杰的3倍 C. 小明比小杰多3张卡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就用甲数除以乙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小明有27张卡片,小杰有9张卡片,27÷9=3表示小明的卡片数是小杰的3倍。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倍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口算618-395正确的是( )。

A. 618-395-5 B. 618-400-5 C. 618-400+5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减法的速算方法,当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把减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减,多减去几,就再加上几。

【详解】618-395=618-400+5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法的速算方法:多减去几,就再加上几。

16. 妈妈想买一条192元裤子和213元的上衣,她付给营业员400元,( )。

A. 不够 B. 正好够 C. 还可以找回钱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裤子和上衣的价钱加起来,算出买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需要多少钱,再与4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92+213=405(元)

405>400

妈妈想买一条192元的裤子和213元的上衣,她付给营业员400元,钱不够。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7. 下面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A. 14 B. 26 C. 28

【答案】C

【解析】

【分析】通过平移可知,此图的周长等于长为9厘米,宽为(3+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

【详解】3+2=5(厘米)

(9+5)×2

=14×2

=28(厘米)

即此图形的周长是28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平移计算图形的周长,应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8. 计算108×6,聪聪有不同的想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110×6=660;2×6=12;660+12=672

B. 100×6=600;8×6=48;600+48=648

C. 10×6=60;8×6=48;60+48=108

【答案】B

【解析】

【分析】计算108×6时,将108看成100和8,再分别去乘6,最后把两次相乘得到的结果加起来,即可算出108×6的结果。据此分析选项即可。

【详解】A.110×6=660;2×6=12;660+12=672,选项计算的是112×6的结果,选项错误;

B.100×6=600;8×6=48;600+48=648,选项计算的是108×6的结果,选项正确;

C.10×6=60;8×6=48;60+48=108,选项计算的是18×6的结果,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和各个选项比较,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9. 三年级共有33人参加数学竞赛。有两道画图题,做对第1题的有28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6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 )人。(33人中每人至少做对1题)

A. 5 B. 17 C.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做对第1题的人数加做对第2题的人数,减全班人数,就是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详解】28+16-33

=44-33

=11(人)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容斥原理,关键是理解要求的人数是两道都对的重叠部分,知识点是:既A又B=(A+B)-总人数。

四、手脑并用,操作思考。

20. 根据分数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答案】>;<

【解析】

【分析】两个相同的六边形,把每个六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左图把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4份涂色;右图把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3份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同理,两个相同的圆形,把每个圆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左图把圆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1份涂色;右图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1份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大小比较,需熟练掌握。

21. 在方框内画12个○,并圈出它的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先在方框内画12个○,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再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每份有12÷3=4个○,所以表示其中4×2=8个○,圈出方框中8个○,即可解题。

【详解】(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中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相关知识,需熟练掌握。

22. 按要求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1)画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

(2)画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

(3)用阴影涂出正方形的和长方形的

【答案】(1)4;

(2)18;

(1)(2)(3)作图见详解

【解析】

【分析】(1)先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概念和边长画出正方形;

(2)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度是直角;根据长方形的概念以及长、宽画出这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是将正方形的所有格子数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3份,先用除法再用乘法计算出阴影部分的格子数;是将长方形的所有格子数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1份,先用除法再用乘法计算出阴影部分的格子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1)16÷4=4(厘米),所以它的边长是4厘米。

(2)(5+4)×2

=9×2

=18(厘米)

所以它的周长是18厘米。

(3)正方形的阴影部分:16÷4×3=12(格),长方形的阴影部分:20÷2×1=10(格);

(1)(2)(3)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及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3. 亮亮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4天读了36页。

(1)照这样速度,一个星期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速度,全书81页,几天可以读完?

【答案】(1)63页
(2)9天

【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用36除以4,求出每天读多少页;一个星期有7天,然后用每天读的页数乘7,求出7天可以读多少页即可;

(2)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用81除以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几天可以读完。

【详解】(1)36÷4×7

=9×7

=63(页)

答:一个星期可以读63页。

(2)81÷(36÷4)

=81÷9

=9(天)

答:9天可以读完。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4. 某小学去年3~6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其中3~5年级,平均每个年级105人参加,6年级有120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答案】435人

【解析】

【分析】3到5年级,共3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105人参加,用3×105=315人,求出3到5年级参加的人数,然后再加上6年级的人数,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详解】105×3=315(人)

315+120=435(人)

答:一共有435人参加植树。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

25. 学校8:00上课,丁丁每分钟走78米,他7:51从家出发会迟到吗?请你估一估并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会迟到;想法见详解过程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求出丁丁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丁丁走的路程,最后再与750米比较大小即可;计算时把78看作80进行估算。

【详解】8:00-7:51=9(分钟)

78×9≈80×9=720(米)

把丁丁的步行速度估成80米,速度估大了,9分钟也只能走720米,78×9<720<750,所以丁丁7:51从家出发会迟到。

答:他7:51从家出发会迟到。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以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的灵活应用。

26. 一个圆形花坛摆了20盆花,其中郁金香占总数的,其余的是月季花。

(1)月季花占几分之几?

(2)请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

(2)郁金香有多少盆? 8盆。(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把圆形花坛摆了20盆花看作“1”,用1减郁金香占总数的即为月季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可解题。

(2)根据题目,可提出郁金香有多少盆?用20除以5,求出每份的盆数,再乘2,据此列式解答;答案不唯一。

【详解】(1)1-

答:月季花占

(2)问题:郁金香有多少盆?

(20÷5)×2

=4×2

=8(盆)

答:郁金香有8盆

(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需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27. 把16幅正方形绘画作品拼在一起,做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绘画园地”,如果四周要围上花边,怎样设计围的花边最少?请你画出示意图。如果每幅正方形作品的边长是2分米,请算出所画图示的周长。

【答案】图见详解;拼成四行四列的正方形围的花边最少;周长是32分米

【解析】

【分析】把16幅正方形拼成一行组成一个长方形,或拼成两行组成一个长方形,或拼成四行组成一个正方形,分别计算周长,周长最小的就是花边最少。

【详解】(1)

组成长方形的长:2×16=32(分米);宽:2分米

周长:(32+2)×2

=34×2

=68(分米)

(2)

组成长方形的长:2×8=16(分米);宽:2×2=4(分米)

周长:(16+4)×2

=20×2

=40(分米)

(3)

组成正方形的边长:2×4=8(分米)

周长:8×4=32(分米)

68>40>32

答:拼成四行四列的正方形围的花边最少,周长是32分米。

【点睛】把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由于拼接处多少的不同,造成拼成的图形周长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