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2-03-16 10:00:00 访问量: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4+39=

80﹣32=

74﹣40=

82﹣27=

48+22=

65+70=

100﹣65=

105+37=

470+150=

540﹣450=

490+510=

800﹣640=

2.列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238+314=

★645+176=

304﹣117=

★1000﹣389=

3.脱式计算。

326+63÷7

903﹣(245+345)

4.看图列式计算。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5.如图铅笔长   厘米   毫米.

6.脱式计算。

3吨=   千克

6千米﹣   米=2千米

1分=45秒+   秒

4厘米=9厘米﹣50    

7.★〇★〇〇★〇〇〇中〇的个数是★的    倍。

8.从下面左边的框中选一个数,减去下面右边框中的一个数,差最大是    ,最小是    。

9.由1,5,7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10.把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然后沿折痕剪开,现在每段长    厘米,如果对折三次,每段长    厘米。

11.山歌戏流行于闽西龙岩地区,主要用龙岩方言演唱,实验小学组织三、四年级观看山歌戏,三年级有177人,四年级有238人,剧院共有420个座位    全部坐下。(填“能”或“不能”)

12.人体骨由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组成,人的全身有206块骨,其中颅骨29块,上肢骨比躯干骨多13块,上肢骨    块,下肢骨    块。

13.丽丽和奶奶编中国结,丽丽拿来两根同样长的红绳,第一根用去50米,第二根剩下的是第一根剩下的4倍。这两根红绳原来各长    米。

第一根红绳剩下的长度:   。

第二根红绳剩下的长度:   。

14.淘淘在计算减法时,把被减数的十位上的5写成了8,减数个位上的5写成了8所得的差是68,正确的差是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5.与257﹣97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257﹣100+3 B.260﹣97+3 C.257﹣100﹣2 D.257﹣90+7

16.如图点A所处的位置是(  )

A.小于500米 B.大于1500米 C.小于1500米 D.大于2000米

17.三年级进行100米赛跑,下表是四位同学的成绩。这四位同学中(  )跑的最快。

华华

蓝蓝

天天

同同

成绩

1分

100秒

1分20秒

88秒

A.华华 B.蓝蓝 C.天天 D.同同

18.小马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学校距离小马家450米,距离小丽家350米(  )米。

A.700 B.100 C.800 D.100或800

19.黄老师参加了“双11”小家电秒杀送礼活动,她买了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烤箱,获得的礼品是(  )

A.暖手宝 B.保温杯 C.取暖器 D.饮水机

20.兰兰想做一串项链,她现在有6颗红珠子,34颗白珠子,可以(  )

A.减少4颗白珠子 B.增加2颗白珠子

C.减少1颗红珠子 D.增加2颗红珠子

21.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约27(  ),是福建目前最长的桥梁。

A.米 B.千米 C.厘米 D.分米

22.不能验算425+376=801的算式是(  )

A.376+425 B.801﹣425 C.801﹣376 D.425﹣376

23.希望小学8:30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第一节下课时(  )

A.2 B.10 C.6 D.4

2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B.老师的体重大约是60千克

C.3分米的木棒,每5厘米锯一段,需要锯5次

D.龙龙走50米大约要走100步

四、巧思妙想,动手操作。

25.连一连。

26.画一条比5厘米短4毫米的线段。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7.平均每本书厚多少厘米?

28.龙岩博物馆上午有游客412人,中午有1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228人

29.龙岩的沈叔叔乘D6578次高铁列车到冠豸山旅游,他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高铁列车?

30.有5件货需要从龙岩运往厦门,现有2辆载质量为4吨的货车,怎样安排可以一次运完?

货物编号

1

2

3

4

5

重量

1200kg

1000kg

2200kg

1800kg

1500kg

31.小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

商品名称

养生壶

电磁炉

豆浆机

烤箱

原价

138元

308元

236元

398元

优惠价

119元

292元

207元

376元

(1)爸爸微信里原来有1000元,买了一台烤箱和一台豆浆机后,还剩下多少钱?

(2)爸爸买这4种商品各一件,带1000元够吗?

(3)超市正在搞电器节促销活动,爸爸买这4种商品各一件,有以下两种购买方案

方案一

按原价购买,买满1000元减100元

方案二

按优惠价购买。

你建议爸爸怎样购买?请说明理由。

(4)爸爸在超市遇到了好朋友王叔叔,王叔叔说他也买了这里的其中三种商品各一件,大约花了800元,王叔叔买的是什么?实际花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4+39=

80﹣32=

74﹣40=

82﹣27=

48+22=

65+70=

100﹣65=

105+37=

470+150=

540﹣450=

490+510=

800﹣640=

【分析】根据100以内加、减法以及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

54+39=93

80﹣32=48

74﹣40=34

82﹣27=55

48+22=70

65+70=135

100﹣65=35

105+37=142

470+150=620

540﹣450=90

490+510=1000

800﹣640=160

【点评】本题考查100以内加、减法以及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列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238+314=

★645+176=

304﹣117=

★1000﹣389=

【分析】根据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验算加法时,一般用减法计算,验算减法时,一般用加法计算。

【解答】解:238+314=552

★645+176=821

 304﹣117=187

★1000﹣389=611

【点评】本题考查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脱式计算。

326+63÷7

903﹣(245+345)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加法。

【解答】解:(1)326+63÷7

=326+9

=335

(2)903﹣(245+345)

=903﹣590

=313

【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4.看图列式计算。

【分析】根据表内乘法和整数的加减法即可解答。

【解答】解:7×5=35(个)

答:一共35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表内乘法和整数的加减法的灵活运用。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5.如图铅笔长 4 厘米 7 毫米.

【分析】铅笔的首端与“0”刻度对齐,看铅笔的尾端数字是几,即可得到铅笔的长度.

【解答】解:由刻度尺上的数字可知:铅笔长4厘米7毫米.

故答案为:4,7.

【点评】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方法,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还应注意单位的改写.

6.脱式计算。

3吨= 3000 千克

6千米﹣ 4000 米=2千米

1分=45秒+ 15 秒

4厘米=9厘米﹣50  毫米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米,1分=60秒,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3吨=3000千克

6千米﹣4000米=2千米

1分=45秒+15秒

4厘米=9厘米﹣50毫米

故答案为:3000;4000;毫米。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〇★〇〇★〇〇〇中〇的个数是★的  2 倍。

【分析】如图,★有3个,圆圈有6个,求圆圈的个数是★的几倍,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解答】解:6÷3=2

答:圆圈的个数是★的2倍。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倍数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8.从下面左边的框中选一个数,减去下面右边框中的一个数,差最大是  610 ,最小是  40 。

【分析】要使差最大,应使被减数最大,减数最小,左边的框中最大的是700,右边框中最小的是90;

要使差最小,应使被减数与减数尽可能接近,观察可得,左边的框中选取200,右边框中选取16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700﹣90=610

200﹣160=40

答:差最大是610,最小是40。

故答案为:610,4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减法的运用,要根据题意选取合适的数。

9.由1,5,7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751 ,最小的三位数是  157 ,它们的差是  594 。

【分析】要使用1、5、7组成的三位数最大,则最高位上是7,十位、个位上分别是5、1;要使用1、5、7组成的三位数最小,则最高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分别是5、7;然后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求出它们的差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由1,5,7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751,最小的三位数是157,它们的差是:751﹣157=59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组成,以及整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10.把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然后沿折痕剪开,现在每段长  10 厘米,如果对折三次,每段长  5 厘米。

【分析】把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后,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4段,对折三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4分米=40厘米

40÷4=10(厘米)

40÷8=5(厘米)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理解对折两次把绳子平均分成4份数,对折三次把绳子平均分成8份数。

11.山歌戏流行于闽西龙岩地区,主要用龙岩方言演唱,实验小学组织三、四年级观看山歌戏,三年级有177人,四年级有238人,剧院共有420个座位  能 全部坐下。(填“能”或“不能”)

【分析】将两个年级的人数相加,再与420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解:177+238=415(人)

415<420

答:剧院共有420个座位能全部坐下。

故答案为:能。

【点评】本题考查千以内加法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12.人体骨由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组成,人的全身有206块骨,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比躯干骨多13块,上肢骨  64 块,下肢骨  62 块。

【分析】用躯干骨的数量加上上肢骨比躯干骨多的数量,即可求出躯干骨有多少块;根据减法的意义,用总块数分别减去颅骨、躯干骨和上肢骨的块数,即可求出下肢骨的块数。

【解答】解:51+13=64(块)

206﹣29﹣51﹣64

=177﹣51﹣64

=126﹣64

=62(块)

答:上肢骨有64块,下肢骨有62块。

故答案为:64,62。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法、减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3.丽丽和奶奶编中国结,丽丽拿来两根同样长的红绳,第一根用去50米,第二根剩下的是第一根剩下的4倍。这两根红绳原来各长  60 米。

第一根红绳剩下的长度: 10 。

第二根红绳剩下的长度: 40 。

【分析】用第一根跳绳剪下的长度减去第二根跳绳剪下的长度,即可计算出两个跳绳剩下的长度之差,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题公式:差÷(倍数﹣1)=1份数,计算出第一个跳绳剩下的长度,然后用第一个跳绳剩下的长度乘4,计算出第二根红绳剩下的长度,最后用第一个跳绳剩下的长度加上剪下的长度,计算出这两根红绳原来各长多少米。

【解答】解:(50﹣20)÷(4﹣1)

=30÷3

=10(米)

10×4=40(米)

10+50=60(米)

答:第一根红绳剩下的长度是10米,第二根红绳剩下的长度是40米。

【点评】本题考查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差和数量差所对应的倍数关系各是多少,然后根据差倍问题的解题公式:差÷(倍数﹣1)=1份数,列式计算。

14.淘淘在计算减法时,把被减数的十位上的5写成了8,减数个位上的5写成了8所得的差是68,正确的差是  43 。

【分析】据题意可知,被减数十位上的5看成了8,那么错误的差比原来正确结果增加了80﹣50=30;减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8,减数越大,差就越小.那么差也会减少:8﹣5=3,所以错误的差又比原来正确的差减少了3;所以,正确的差比现在的结果增加了50﹣3=47;然后67减去增加的47就是正确的结果。

【解答】解:68﹣(80﹣50)+(8﹣3)

=68﹣30+5

=38+5

=43

答:正确的差是43。

故答案为:43。

【点评】根据整数的减法可知,被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5.与257﹣97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257﹣100+3 B.260﹣97+3 C.257﹣100﹣2 D.257﹣90+7

【分析】将97化成(100﹣3)简算即可。

【解答】解:257﹣97

=257﹣(100﹣3)

=257﹣100+3

=157+3

=160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a﹣(b﹣c)=a﹣b+c。

16.如图点A所处的位置是(  )

A.小于500米 B.大于1500米 C.小于1500米 D.大于2000米

【分析】根据1千米和2千米之间是1500米,A点超过中点,所以是大于1500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点A所处的位置是大于1500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认识及应用。理解题意,解答即可。

17.三年级进行100米赛跑,下表是四位同学的成绩。这四位同学中(  )跑的最快。

华华

蓝蓝

天天

同同

成绩

1分

100秒

1分20秒

88秒

A.华华 B.蓝蓝 C.天天 D.同同

【分析】根据1分=60秒,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解:1分=60秒

1分20秒=80秒

60<80<88<100

答:华华跑的最快。

故选:A。

【点评】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18.小马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学校距离小马家450米,距离小丽家350米(  )米。

A.700 B.100 C.800 D.100或800

【分析】假设小马家、小丽家在学校的一侧,则小马家和小丽家相距(450﹣350)米;假设小马家、小丽家再学校的两侧,则小马家和小丽家相距(450+350)米,据此解答。

【解答】解:450﹣350=100(米)

450+350=800(米)

答:小马家和小丽家的距离是100米或800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的运算,解答本题要注意分两种情况。

19.黄老师参加了“双11”小家电秒杀送礼活动,她买了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烤箱,获得的礼品是(  )

A.暖手宝 B.保温杯 C.取暖器 D.饮水机

【分析】将一个电饭煲和一个烤箱的价钱相加,再与300;500;700;900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解:380+360=740(元)

740>700

答:获得的礼品是取暖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千以内加法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20.兰兰想做一串项链,她现在有6颗红珠子,34颗白珠子,可以(  )

A.减少4颗白珠子 B.增加2颗白珠子

C.减少1颗红珠子 D.增加2颗红珠子

【分析】有6颗红珠子,要使白珠子是红珠子的6倍,白珠子的个数是6的6倍,即6×6=36(颗),再与原来白珠子的个数进行比较解答。

【解答】解:6×6=36(颗)

36>34

36﹣34=2(颗)

答:可以增加2颗白珠子。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白珠子是红珠子的6倍时,白珠子的个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1.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约27(  ),是福建目前最长的桥梁。

A.米 B.千米 C.厘米 D.分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解答】解: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约27千米,是福建目前最长的桥梁。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22.不能验算425+376=801的算式是(  )

A.376+425 B.801﹣425 C.801﹣376 D.425﹣376

【分析】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还可以用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

【解答】解:425+376=801

验算:376+425=801或801﹣425=376或801﹣376=425

不可以用425﹣376进行验算。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加法的验算方法的掌握。

23.希望小学8:30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第一节下课时(  )

A.2 B.10 C.6 D.4

【分析】开始上课的时间+每节课的时间=下课时间;根据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判断即可。

【解答】解:8时30分+40分=9时10分

分针指向2时表示10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在时间推算过程中,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2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B.老师的体重大约是60千克

C.3分米的木棒,每5厘米锯一段,需要锯5次

D.龙龙走50米大约要走100步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牛的体重应该用千克作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牛的体重应该用千克作单位。

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四、巧思妙想,动手操作。

25.连一连。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速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26.画一条比5厘米短4毫米的线段。

【分析】比5厘米短4毫米的线段即长度为50﹣4=46(毫米)的线段,根据线段画法作图即可。

【解答】解:5厘米=50毫米

50﹣4=46(毫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含义和线段的画法,应注意理解和掌握。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7.平均每本书厚多少厘米?

【分析】先换算单位,再用书的总厚度除以书的本数即可求出平均每本书厚多少厘米。

【解答】解:3分米=30厘米

30÷5=6(厘米)

答:平均每本书厚6厘米。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应用题,明确题意,从图文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龙岩博物馆上午有游客412人,中午有1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228人

【分析】用上午游客的人数减去中午走的人数,求出还剩下的人数,再加下午来的游客人数,就是现在有的人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412﹣165+228

=247+228

=475(人)

答:这时博物馆一共有游客475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的实际应用,离开人数用减法计算,又来人数用加法计算。

29.龙岩的沈叔叔乘D6578次高铁列车到冠豸山旅游,他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高铁列车?

【分析】用到站的时刻减出发的时刻,即可得他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高铁列车。

【解答】解:18时2分﹣17时28分=34分钟

答:他需要乘坐34分钟的高铁列车。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经过的时间=到站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30.有5件货需要从龙岩运往厦门,现有2辆载质量为4吨的货车,怎样安排可以一次运完?

货物编号

1

2

3

4

5

重量

1200kg

1000kg

2200kg

1800kg

1500kg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4吨=4000千克

1200+1000+1500=3700(千克)

2200+1800=4000(千克)

3700<4000

答:一辆运1、2、5号,另一辆运3、4号。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小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

商品名称

养生壶

电磁炉

豆浆机

烤箱

原价

138元

308元

236元

398元

优惠价

119元

292元

207元

376元

(1)爸爸微信里原来有1000元,买了一台烤箱和一台豆浆机后,还剩下多少钱?

(2)爸爸买这4种商品各一件,带1000元够吗?

(3)超市正在搞电器节促销活动,爸爸买这4种商品各一件,有以下两种购买方案

方案一

按原价购买,买满1000元减100元

方案二

按优惠价购买。

你建议爸爸怎样购买?请说明理由。

(4)爸爸在超市遇到了好朋友王叔叔,王叔叔说他也买了这里的其中三种商品各一件,大约花了800元,王叔叔买的是什么?实际花了多少钱?

【分析】(1)用1000元减去376元,再减去207元,即可求出还剩下多少钱;

(2)将4种商品的优惠价相加,再与1000元比较即可;

(3)先计算出按原价购买实际花的钱数,再与(2)的结果比较即可;

(4)按优惠价估算出价格之和最接近800元的三种商品,然后计算出实际花的钱数。

【解答】解:解:(1)1000-376-207

=624-207

=417(元)

答:还剩下417元。

(2)119+292+207+376

=411+207+376

=618+376

=994(元)

994元<1000元

答:带1000元够。

(3)138+308+236+398

=446+236+398

=682+398

=1080(元)

1080-100=980(元)

980元<994元

答:按方案一购买便宜。

(4)119+292+376

=411+376

=787(元)

答:王叔叔买的是养生壶、电磁炉和烤箱。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统计表中读出信息、利用千以内数的加法及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确定最优化方案,需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