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2-11-08 10:00:00 访问量: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完卷时间:70分钟)

一、冷静思考,正确填空。

1.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养成良好的坐姿,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最佳距离为30( );看书看久了,应该向远处眺望3~8( )的时间。

(2)从闽清到福州的路程约55( ),乘大巴车大约要1( )到达。

【答案】(1) ①. 厘米##cm ②. 分钟

(2) ①. 千米##km ②. 小时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眼睛与书本的最佳距离用“厘米”作单位,计量向远处眺望的时间用“分钟”作单位,计量从闽清到福州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乘大巴车需要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

【小问1详解】

养成良好坐姿,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最佳距离为30厘米;看书看久了,应该向远处眺望3~8分钟的时间。

【小问2详解】

从闽清到福州的路程约55千米,乘大巴车大约要1小时到达。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 100毫米=( )分米 1吨-300千克=( )千克

【答案】 ①. 1 ②. 700

【解析】

【分析】1分米=100毫米,1吨=1000千克,再按照单位换算的方法:大单位换小单位乘以它们之间的进制,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制,进行换算及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100毫米里面含有1个100毫米,所以100毫米=1分米;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300千克=700千克,所以1吨-300千克=700千克。

【点睛】熟记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在括号内填上“>”“<”或“=”。

1000-603( )300 308×6( )659+935 489×5( )2540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解。

【详解】1000-603=397,397>300,所以1000-603>300;

308×6=1848,659+935=1594,1848>1594,所以308×6>659+935;

489×5=2445,2445<2540,所以489×5<254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加减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与比较,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4. 由( )个组成;( )个的和是1。

【答案】 ① 4 ②. 9

【解析】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表示其中的4份,即4个

把一个整体看作1,将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它的,1里面有9份,即9个的和是1。

【详解】由4个组成;9个的和是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5.

(1)钟面上,再过( )分是11时。

(2)小明现在正在学校,再经过50分就放学了,放学的时间是( )时( )分。

【答案】(1)40 (2) ①. 11 ②. 10

【解析】

【分析】(1)钟面上显示的时刻是10时20分,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用11时减去钟面上显示的时刻,求出经过的时间。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用钟面上显示的时刻加上经过的50分,求出放学的时间。

【小问1详解】

11时-10时20分=40(分)

钟面上,再过40分是11时。

【小问2详解】

10时20分+50分=11时10分

放学的时间是11时10分。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以及时间的推算,关键是熟记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和结束时刻之间的关系。

6. 3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图形,如图: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40

【解析】

【分析】根据周长的意义: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线段的长度和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8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即(8×5)厘米。

【详解】8×5=40(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7. ●●● ●●● ●●● ●●● ●●● ●●●

★★★ ★★★

▲▲▲

上图中●的个数是★的( )倍;●的个数是▲的( )倍。

【答案】 ①. 3 ②. 6

【解析】

【分析】观察图中可知,一共有18个●,6个★,3个▲,用●的个数除以★的个数,即可求出●的个数是★的几倍;

同理,用●的个数除以▲的个数,即可求出●的个数是▲的几倍。

详解】18÷6=3

18÷3=6

上图中●的个数是★的3倍;●的个数是▲的6倍。

【点睛】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8. 长方形的宽是4分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答案】24

【解析】

【分析】根据长是宽的2倍,用宽乘2先算出长,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出其周长即可。

【详解】4×2=8(分米)

(8+4)×2

=12×2

=24(分米)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24分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

9. 三(3)班参加航模组的有9人,参加器乐组的有12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3人,三(3)班参加航模组和器乐组的一共有( )人。

【答案】18

【解析】

【分析】用参加航模组的人数加上参加器乐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组都参加的人数,求出参加航模组和器乐组的总人数即可。

【详解】9+12-3

=21-3

=18(人)

三(3)班参加航模组和器乐组的一共有18人。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10. 用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 ①. 16 ②. 20

【解析】

【分析】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依此计算;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为4厘米+4厘米=8厘米,宽是2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

【详解】4×4=16(厘米)

(8+2)×2

=10×2

=20(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合图形周长的计算,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 学校早上8:20开始上第一节课,上一节课需要40分,中间休息10分,早上( )开始上第二节课。

A. 9:30 B. 9:10 C. 9:20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早上上第一节课的开始时刻加上一节课需要的时间长后,再加中间休息的时间长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详解】8:20+40分钟=9:00;

9:00+10分钟=9:10;

早上9:10开始上第二节课。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时、分、秒时间的推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一件上衣328元,一条裤子166元,一双鞋子122元。这三种商品各买一件(双),大约需要准备( )元钱。

A. 616 B. 600 C. 620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求出总钱数。将328估成330,166估成170,122估成120,再相加求和。

【详解】328+166+122≈330+170+120=620(元)

大约需要准备620元钱。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大约”选择整数加法估算方法解答,准备的钱数应大于三种商品的实际总钱数。

13. 下面( )组的总质量恰好是1吨。

A. 300千克和700千克 B. 300克和700克 C. 3千克和7千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吨=1000千克,1000克=1千克,因此先计算出每个选项中的总重量,然后再选择即可。

【详解】A.300千克+700千克=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即300千克和700千克一共是1吨。

B.300克+70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即300克和700克一共是1千克。

C.3千克+7千克=10千克,即3千克和7千克一共是10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可能得1000?( )

A. □□6和□□6 B. 6□□和5□□ C. 7□2和2□8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依此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6+□□6,个位上是2,所以两个数相加不可能得1000;

B.6□□+5□□,百位上6+5=11,超过1000,所以两个数相加不可能得1000;

C.7□2+2□8,如果十位上分别是4和5,则742+258=1000,所以两个数相加可能得100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公鸡只数是母鸡的4倍,又是小鸡只数的5倍,小鸡只数和母鸡只数相比,( )。

A. 母鸡多 B. 小鸡多 C.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公鸡只数是母鸡的4倍,则用公鸡只数除以4,求出母鸡只数。公鸡只数是小鸡的5倍,则用公鸡只数除以5,求出小鸡只数。公鸡只数不变,则母鸡只数应大于小鸡只数。据此解答。

【详解】母鸡只数=公鸡只数÷4

小鸡只数=公鸡只数÷5

4<5,则母鸡只数>小鸡只数。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16. 下面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

A. 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B. 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

C. 长是6厘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

D. 长与宽的和是16厘米的长方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出每个选项中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A.4×4=16(厘米)

B.(5+2)×2=7×2=14(厘米)。

C.6÷2=3(厘米),(6+3)×2=9×2=18(厘米)。

D.16×2=32(厘米)。

32厘米>18厘米>16厘米>14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17. 直接写出得数。

【答案】3000;100;310

7;88;92

500;2000;4800

【解析】

【详解】略

18.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答案】2148;2440;2880;

803;279;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是: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是:被减数=差+减数。

【详解】358×6=2148 305×8=2440 480×6=2880

★ 409+394=803 ★ 508−229=279

验算: 验算:

四、观察分析,操作实践。

19. 看分数,涂一涂。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1)把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2份;

(2)把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1份;

(3)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占3份。

【详解】

【点睛】本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0. 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分别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代入数据,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6厘米,所画的长方形不唯一;再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计算出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长方形长与宽的和:

正方形边长:

【点睛】本题考查画指定周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熟记它们的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下图是一个长方形。

(1)在上图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 )。

(3)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答案】(1)3

(2)长方形

(3)2

【解析】

【分析】从长方形上画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的长为原来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的宽为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

【详解】(1)在上图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

(3)5-3=2(厘米)

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2. 圆圆家、超市和平平家在笔直的南北大街同一侧。圆圆家距超市720米处,平平家距超市280米处。圆圆家距平平家最近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440米

【解析】

【分析】要求圆圆家距平平家最近距离是多少米,当圆圆家和平平家都在超市的同一侧时,两家的距离最近,据此用减法解答即可。

【详解】720-280=440(米)

答:圆圆家距平平家最近距离是440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整数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23. 在“心连心”读书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向希望小学捐款。三(1)班捐了237元,三(2)班捐了198元,三(3)班捐了301元。

(1)三(3)班比三(2)班多捐款多少元?

(2)三年级3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答案】(1)103元;
(2)736元;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三(3)班捐的钱数减三(2)班捐的钱数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2)先用用三(1)班捐的钱数加用三(2)班捐的钱数后,再加用三(3)班捐的钱数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1)301-198=103(元)

答:三(3)班比三(2)班多捐款103元。

(2)237+198=435(元)

435+301=736(元)

答:三年级3个班一共捐款736元。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先找到题目中对应的关系再列式解答,同时还应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24. 元旦期间,电器商城第一天卖出电视机165台,第二天卖出的数量比第一天的2倍少68台。第二天卖出多少台?

【答案】262台

【解析】

【分析】用第一天卖出的数量乘2,再减去68台,求出第二天卖出的数量。

【详解】165×2-68

=330-68

=262(台)

答:第二天卖出262台。

【点睛】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6米。在这块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答案】20米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可知,要想篱笆最短,长边靠墙,篱笆长度为长+2×宽,代入数据计算。

【详解】8+2×6

=8+12

=20(米)

答:篱笆至少要20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确长边靠墙时篱笆最短。

26. 李老师买了3个足球,同时花了同样多的钱买了几个排球。买足球和排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648元

【解析】

【分析】先用每个足球的价钱乘3,从而计算出李老师买3个足球的总钱数,然后用买3个足球的总钱数乘2,即可计算出买足球和排球一共花的钱数,依此解答。

【详解】108×3=324(元)

324×2=648(元)

答:买足球和排球一共花了648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先计算出李老师买3个足球的总钱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